Saturday, November 28, 2009

森記協2009會員大會精彩照片集

















新任記協主席李祝福:新記協、新展望、新突破


很高興在這個會員大會當中,大家能夠給予機會讓我及團隊能夠為華文報記者協會貢獻一份力量。

我有信心,我與團隊將不會辜負在座每一位的厚望,并且竭盡所能,把記者協會帶到另一個新的里程碑。而我也相信每一位會員都會給予我們最大的支持,讓會務蒸蒸日上。

我也要感激上屆理事們的努力經營及付出,而我們也很需要上屆理事及會員時常督促,給予寶貴的意見,才能讓我們更有效率去履行我們的職責。

在此,我向大家保證,本屆理事會將會以記協的利益作為最大的依歸,并不會因為個人而影響整體就算我李祝福因為各種事故而不能繼續領導記協,我們的團隊仍會繼續和新的領導配合,不會棄記協利益不顧

各位,
目前經濟不景氣的現象仍未復蘇、天災人禍不斷、政治局面動蕩,而記者協會在這個亂世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包括了記者在這個五花十門社會中的定位,這都是我們應該去探討的。
在新屆理事的領導下,森州華文報記者協會將逐步的作出一些改革,然而我相信這些改革將會把記協帶到新的層面,而改革也將會更全面的照顧在職記者、通訊員甚至各會員的利益及福利。
在坐各位,
記者協會以后的方向除了照顧會員的福利之外,我們極力要進行的就是維護記者的尊嚴。這項工作并非容易去實行,不過相信有大家作為團隊的后盾,記者的尊嚴能夠逐步的抬起頭。
首先,我們將會在理事會設立宣傳小組,并且針對社會政經文教的課題上,作出立場反應,尤其是當新聞從業員面對一些打壓及不公平待遇時,我承諾,森州華文報記者協會將不會保持沉默,而會適時的發表立場。
為了壯大記者協會在區域的影響力,我們也已經擬定了計劃,與各地的記者協會交流,互相交換意見,甚至跨州性的合作,相信在各友會的配合下,森州華文報記者協會的聲譽將會獲得提升及贏得尊重。
除此之外,為了讓新屆理事會能夠更有效率的履行職責,我們也將會在第一次理事會議中,通過設立各小組來推動會務的發展,而這些小組雖然由理事擔任主任,我們也懇請通訊員及附屬會員能夠加入小組工作集思廣益。
其中我們會成立資訊小組,因為在這科技掛帥的時代,我們已經設立了屬于華文報記者協會的網站,而通過這個網站,我們將會把它作為與會員交流的橋梁,包括每個活動的預告、活動照片、資訊傳達等等,而這是森州華文報記協的創舉
由于,我們只是大概的架設了網站的框框,并未正式使用,不過大家仍可以先上去游覽界面,網址是 http://jixiens.blogspot.com/而在近月內,我們將會舉辦新網站的推介禮,歡迎會員們能夠多給意見。
各位來賓及記者們
當然,我們的計劃及活動何止這一些,在活動上、思維上,我們都期待新的突破,而我們都會在適當的時候作出宣布。
不過,可以先告訴大家的是新的突破是新屆理事會的宏愿。
在這里我也不妨和大家預告一下,我們將計劃在明年舉辦屬于森州的新聞獎及攝影獎等等,大小型的活動。我承諾,我們會以最謙卑的心,時時警惕自己要做得更好。
在這里,我想,我也不要長篇大論。最后,我祝大家擁有一個快樂的晚上,
我們團隊將秉持著“新記協、新展望、新突破”而努力。 謝謝

Wednesday, November 25, 2009

大馬華文報覆蓋面大,讀者接觸資訊較全面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35屆年會:地區報告
發表:馬來西亞《星洲日報》集團總編輯蕭依釗

馬來西亞華人辦報,已有100年的歷史。世界上第1家華文報,是在馬六甲面世。

一般談起大馬的華文報,都會分為東、西馬來談。目前西馬有5家華文報─星洲日報、南洋商報、中國報、光明日報和光華日報。

東馬有8家華文報─沙巴州的華僑日報、亞洲時報、晨報;砂勞越的國際時報、美里日報、中華日報、砂勞越晚報及詩華日報。

西馬報紙如要到東馬印刷出版,須先申請准證,東馬報紙要到西馬印刷出版,同樣要提出申請。

目前在、西馬同步印刷的只有星洲日報一家。

我想從市場情況、言論空間和文化使命3個方面來反映大馬華文報業的情況:
市場情況

過去2年,當除了中國大陸以外的海外華文報業,特別是港台的報業面臨寒冬,紛紛以減薪、瘦身。裁員的方式來應付內憂外患的衝擊時,大馬的華文報可說是“一枝獨秀”,持續穩健發展。

以《星洲日報》為例,發行量每年平均增加1萬份,廣告收入也逐年增長,雖然漲幅不大。這是因為整體的經濟氣候和社會情況有利於華文報的發展。首先,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去年的“911”事件,並沒有像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對大馬的經濟造成重創。

另一方面,由於國營和私營電視台偏重馬來語和英語節目,而且很少播放華人社會的資訊,只能依賴華文報來獲取關於本族群的資訊,因此電子傳媒對華文報業的衝擊,至少比其他地區慢了10年。     

目前,大馬的華人人口有600多萬,閱讀華文報的人數大約有200多萬。以這樣的人口,要承載13家報紙,報紙經營者的艱辛,可想而知。
  
為了在有限的市場爭取立足點和發展空間,各華文報在業務方面的競爭振幅和強度,比香港和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以說是硝煙瀰漫。
  
這些年來,華文報的主管們的神經都是繃得緊緊的,沒有人敢抱著固有的成績“吃老本”。每家報紙都希望在內容和業務方面出奇制勝,領先對手。
  
華文報業同人的自強不息,使華文報創造“奇蹟”般的成績。
  
大馬的馬來人人口超過華人人口的2倍,馬來文報紙只有2家,照理來說,馬來報的總發行量應該超出華文報的兩倍。可是,作為大馬最大華文報的星洲日報,在工作日的發行量,超越任何一家馬來文報。

目前,星洲日報的發行量接近40萬,讀者人數超過100萬,是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以外最大的華文報。
  
面對世貿後的衝擊和挑戰,華文報業者更加不敢掉以輕心,都在積極培養競爭力。
言論空間
  
根據“無疆界記者”組織不久前公佈的各國“新聞自由”指數,大馬在130個國家中排名105。儘管這個指數帶著西方人對東方國家的某種偏見,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實情。
  
在大馬,至少有5條法律,在直接或間接約束著傳媒,包括出版和印刷法令、官方機密法令、內安法令、煽動法令和譭謗法令。
  
歷屆政府都要求各語文傳媒成為政府的“宣傳工具”或“發展伙伴”,但是華文報希望成為人民,特別是華人的喉舌,反映華人的心聲,為華人說話,同時監督政府,扮演能起制衡作用的“第4權”角色。
  
從英殖民政府到現今的國陣政府,這種政治拉鋸遊戲一直持續著。
  
華文報新聞工作者擁有獨立、不黨不私、維護公理和正義的優良傳統,即使是去年親政府執政黨投資機構收購的兩家報紙,即南洋商報和中國報,一群新聞工作者仍堅守崗位,努力作出盡可能中立和平衡的報導。
  
在華文報新聞工作者的努力不懈之下,華文報長期為大馬華人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根據大馬官方語文出版局的調查,大馬人平均1年只看1頁書。華人傳統上主要是靠華文報汲取各種資訊。各族的有識之士都知道,比起馬來文報和英文報告,華文報的讀者接觸到比較全面、公正和客觀的資訊。
  
鑑於華文報的巨大覆蓋面,它們所承載的言論左右著華人的 想法和社會輿論,所以備受朝野重視。華文報因而也面對來自各方越來越大的壓力和約制。
文化使命
  
大馬大部份華文報的創辦人和經營者,傳統上都不是以盈利為辦報的最大目的,像南洋商報的創辦人陳嘉庚先生、協助星洲日報和光明日報復刊的張曉卿先生、經營光華日報的駱家後人,都有著憂國憂民的情懷。
  
華文報,除了像其他地區的報紙那樣扮演傳播消息、提供資訊和服務社會的傳統角色之外,也像廣州大學程道才教授及日本京都龍谷大學卓南生教授所說的那樣,承擔起傳承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以《星洲日報》為例,為了傳播母語和弘揚文化,每年舉辦200項大大小小的活動。
  
我個人喜歡“文化中國”這個概念。在這文化範疇內,沒有政治鬥爭,沒有意識型態的分裂。就像《星洲日報》主辦的《花蹤文學獎》,它得到了全世界華文作家、文化人的鼎力支持,大家已將它視為有助於推動世界華文文學發展和屬於全球華人的文學獎。 

世界上最早的一份報紙

1605年的印刷“请求书”把报纸问世时间提前4年

一份1605年印刷的请求书最近被世界上最著名的印刷博物馆之一——德国古腾堡印刷博物馆发现,这份馆藏的珍稀文物证实了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在1605年以前就已经出现。

这个结论比目前有关著作中关于最早报纸的时间至少提前了4年。

在目前有关外国新闻事业的教科书里,世界上第一份印刷报纸一般都是以17世纪初出现的欧洲国家报纸为标志。如荷兰的安特卫普的《新闻报》(Nieuwe Tijdinghen 1609年)、德国的《通告报》(Relationoder Zeitung 1609年)、英国的《每周新闻》(其全名为《来自意大利、德意志、匈牙利、波希米亚、莱茵河西岸地区、法兰西与荷兰的每周新闻》1621年),以及法国的《报纸》(La Gazette 1631年)。

这是根据17 世纪初欧洲一些国家经常出版的印刷报纸来确认的,资料来源均来自《大英百科全书详编》(1980年版,第15卷,236页)。

因此,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诞生在1609年。

位于德国梅因茨的古腾堡印刷博物馆是世界上非常权威的印刷博物馆,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的存放地。近来这家博物馆通报世界报业协会,德国《通告报》(Relation)的“出生地”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小镇上被找到。这个地方现在法国境内,当时被称作“德意志莱茵”的一部分。

世界报业协会的秘书长鲍丁获知这一信息立即表示非常高兴。他说,“这一证据是不可置疑的,我们大家都感到非常兴奋。”